当前位置:首页 > 吴惟忠(吴惟忠做了哪些成为了英雄) >

吴惟忠(吴惟忠做了哪些成为了英雄)

来源 龙翰凤翼网
2024-06-26 17:12:0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吴惟忠,以及吴惟忠做了哪些成为了英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吴惟忠的史籍记载

在平壤战役中,游击吴惟忠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国通史》对吴惟忠厚加褒扬:“……次年(万历二十一年)一月,抵达平壤城外。平壤东南临江,西枕山陡立,迤北牡丹台高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筑设炮台,李如松指挥攻城,城上日军炮火如雨。李如松坐骑被击毙,仍换马再战。部将吴惟忠被铅丸击中重伤不起。但,仍奋呼督战……。此战戚家军虽死伤惨重,但仍未能攻克,直到平壤城被攻克,日军才慌忙撤军。”

《明史·李如松传》记载:“(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六日,次平壤。如松分布诸军,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是夜,袭如柏营,击却之。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无割首级,攻围缺东面。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伏西南。令游击吴惟忠攻迄北牡丹峰。而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斩先退者以徇。募死士,援钩梯直上。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副将杨元等军自小西门先登,如柏等亦从大西门入。火器并发,烟焰蔽空。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获首功千二百有奇。倭退保风月楼。夜半,行长渡大同江,遁还龙山。宁及参将查大受率精卒三千潜伏东江间道,复斩级三百六十。乘胜逐北。十九日,如柏遂复开城。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复。酋清正据咸镜,亦遁还王京。二十七日再进师。朝鲜人以贼弃王京告。如松信之,将轻骑趋碧蹄馆,猝遇倭,围数重。如柏、宁等奋前夹击,如梅射金甲倭坠马,杨元兵亦至,斫重围入,倭乃退,官军丧失甚多。会天久雨,骑入稻畦中不得逞,官军乃退驻开城。二月既望,谍报倭以二十万众入寇。如松令元军平壤,扼大同江,接饷道;如柏等军宝山诸处为声援;大受军临津;留宁、承训军开城;而身自东西调度。闻倭将平秀嘉据龙山仓,积粟数十万,密令大受率死士从间焚之。倭遂乏食。四月十八日,倭弃王京遁,如松与应昌入城,遣兵渡汉江尾倭后,将击其惰归。倭步步为营,分番迭休,官军不敢击。倭乃结营釜山,为久留计。时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封贡,议撤兵,独留刘綎拒守。如松乃以十二月班师。”

《明史·杨镐传》记载:“万历二十年十二月,镐会总督邢玠、提督麻贵议进兵方略,分四万人为三协,副将高策将中军,李如梅将左,李芳春、解生将右,合攻蔚山。先以少兵尝贼,贼出战,大败,悉奔据岛山,结三栅城外以自固。游击陈寅连破贼二栅,第三栅垂拔矣,镐以如梅未至,不欲寅功出其上,遽鸣金收军。贼乃闭城不出,坚守以待援。官兵四面围之,地泥淖,且时际穷冬,风雪裂肤,士无固志。贼日夜发炮,用药煮弹,遇者辄死,官兵攻围十日不能下。”

《明史·刘綎传》记载:“会朝鲜用师,綎请率川兵五千赴援,诏以副总兵从征。至则倭已弃王京遁,綎趋尚州乌岭。岭亘七十里,峭壁通一线,倭拒险。别将查大受、祖承训等间道逾槐山,出乌岭后。倭大惊,遂移驻釜山浦。綎及承训等进屯大邱、忠州,以金罗水兵布釜山海口,朝鲜略定。未几,倭遣小西飞纳款,遂犯咸安、晋州,逼全罗。提督李如松急遣李平胡、查大受屯南原,祖承训、李宁屯咸阳,綎屯陕川,扼之。倭果分犯,请将并有斩获。倭乃从釜山移西生浦,送王子归朝鲜。帝命撤如松大军还,止留綎及游击吴惟忠合七千六百人,分扼要口。总督顾养谦力主尽撤,綎、惟忠亦先后还。”

《明史·朝鲜列传》记载:“万历二十年夏五月,(倭酋关白平)秀吉(丰臣秀吉)遂分渠帅行长、清正等率舟师逼釜山镇,潜渡临津。朝鲜兵不习战,望风皆溃。(国王李)昖弃王城,令次子珲摄国事,奔平壤。已,复走义州,愿内属。七月,兵部议令驻札险要,以待天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而是时倭已入王京,八道几尽没。廷议以朝鲜为国籓篱,在所必争。游击史儒等率师至平壤,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中朝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明年正月,如松督诸将进战,大捷于平壤。行长渡大同江,遁还龙山。所失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并复,清正亦遁还王京。如松既胜,轻骑趋碧蹄馆,败,退驻开城。而应昌急图成功,倭亦乏食有归志,因而封贡之议起。四月(倭)弃王城遁。时汉江以南千有余里朝鲜故土复定,兵部言宜令王还国居守,我各镇兵久疲海外,以次撤归为便。诏可。部议留江浙兵五千,分屯要害,仍谕昖搜练军实,毋恃外援。如松计全罗饶沃,南原府尤其咽喉,乃命诸将分守要害。已,倭果分犯,我师并有斩获。七月,倭从釜山移西生浦,送回王子、陪臣。时师久暴露,闻撤,势难久羁。应昌请留刘綎川兵,吴惟忠、骆尚志等南兵,合蓟、辽兵共万六千,听綎分布尚之大丘,月饷五万两,资之户兵二部。廷臣言虚内实外非长策,请以所留川兵命綎训练,兵饷令本国自办。于是诏撤惟忠等兵,止留綎兵防守。”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记载:“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乃分遣其渠行长、清正等率舟师数百艘,逼釜山镇。潜渡临津,分陷丰、德诸郡。朝鲜王仓卒弃王京,奔平壤。已,复走义州,愿内属。倭遂渡大同江,绕出平壤界。是时,倭已入王京,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廷议以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七月,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且霖雨,马奔逸不止,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主事袁黄赞画军前。八月,倭入丰、德等郡,我兵稍集。而行长等颇习兵,诈谓不敢与中国抗,以缓我师。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二十五日,誓师东渡。如松将诸镇士马四万余,东由石门度凤凰山,马皆汗血。二十一年正月,平壤大捷。初四日,我师抵肃宁。六日,抵平壤,如松分布将士,整营入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已露,倭悉登陴拒守。如松度地形,东南并临江,西枕山陡立,惟迤北牡丹台高耸,最要。三倭列拒马地炮以待。遣南兵试其锋,佯退。是夜,倭袭李如柏营,击却之。如松因部勒诸将,谕无割级,攻围止缺东面。属游击吴惟忠攻牡丹峰阴取西南。以倭易丽兵,令祖承训等诡丽装,潜伏。八日黎明,鼓行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稍却。如松手斩先退者以徇,募死士援梯钩而上,杀数人不退,倭悉力拒守。倭方轻南面为丽兵,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急分兵拒堵,如松已督杨元等从小西门先登,李如柏等亦从大西门入。火药并发,毒烟蔽空。方战时,吴惟忠中铅洞胸,犹奋呼督战。而如松坐骑毙于炮,易马驰,堕堑,鼻出火,麾兵愈进。我师无不一当百。前队贸首,后劲已踵,突舞于堞,倭退保风月楼。夜半,行长堤兵渡大同江,遁还龙山。是役凡得级千二百八十五,余死于火,及从城东跳溺无算。裨将李宁、查大受等率精兵三千,潜伏江东僻路,获级三百六十二,生擒三倭,乘胜追袭。十九日,李如柏进复开城,得倭级百六十五。朝鲜郡县,如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并复平,归平壤。惟咸镜道为清正拒守,闻开城破,亦奔王京。二十七日,去王京七十里,朝鲜人以倭弃王京遁告。如松信之,将轻骑趋碧蹄馆,去王京三十里,驰至大石桥,马蹷伤额,几毙。倭猝至,围之数里。将士殊死战,自己至午,弇中矢且尽。金甲酋前搏李将军甚急,裨将李有升以身蔽如松,刃数倭,竟中钩堕,为倭支解。李如柏、李宁乃益遮夹击,李如梅箭中金甲倭坠马。会杨元援兵至,砍重围入,遂溃。而我精锐亦多丧失,过桥者尽死。我师乃退驻开城。三月,经略宋应昌檄刘綖、陈璘水陆济师,上益发帑金二十万住军兴。李如松分留李宁等驻开城,杨元等军平壤,扼大同江接饷道。李如柏等军宝山诸处,为声援。查大受等军临津,而将锐卒东西策应。闻倭将平秀嘉据龙山仓粟数十万,从间道纵火尽焚之,倭乏食。及碧蹄之败,久顿师绝域,气益索。而倭刍粮并烬,行长亦惩平壤之败,有归志。倭果于四月十八日弃王京遁。如松及应昌整众入城。松以兵临汉江尾倭后,欲乘惰归击之。而倭步步为营,用分番迭休法以退。别将刘綎帅兵五千,趋尚州鸟岭。鸟岭广亘七十余里,悬崖镵削,中通一道如线,灌木丛杂,骑不得成列。倭尚拒险,而别将查大受、祖承训等由间道逾槐山,出鸟岭后。倭大惊,前移釜山浦筑居屯种,为久戍计。如松乃张疑兵,分遣刘綎、祖承训等屯大丘、忠州;檄调全罗水兵龟船,分布釜山海口。时倭已弃王京汉江以南千有余里,朝鲜故土奄然还定。六月,倭随犯咸安、晋州,逼全罗,声复江、汉以南,以王京汉江为界。李如松计全罗沃饶,南原府尤其咽喉,乃命李平胡、查大受镇南原,祖承训、李宁移南阳,刘綎移陕州。已,倭果分犯,我师并有斩获。七月,倭从釜山移西生浦,送回王子陪臣。时我师久暴露,闻撤,势难久羁。宋应昌乃请戍全罗、庆尚。议留刘綎川兵五千,吴惟忠、骆尚志南兵二千六百,合蓟、辽共万六千人,听刘綎分布庆尚之大丘。而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款,谓留兵转饷非策。应昌师老无成功,亦愿弛责。然策倭多诈,恐兵撤变生。已而命沈惟敬复入倭营,促谢表。急图竣役,乃并撤吴惟忠等兵,止留綎兵防守。十月,总督顾养谦力主撤兵,许之。”

在平壤战斗中吴惟忠左胁中弹受伤,论功升海防加衔浙江副总兵。

然而遭受重创的日军并不甘心失败。万历二十五年二月,丰臣秀吉又调集14万大军,再度侵入朝鲜,朝鲜国王李昖致书明廷,请求派兵入援。六月,日军大部队先后抵达朝鲜,攻关夺隘,朝鲜水兵全军覆没。日军控制海上通道之后,从陆上发起进攻,全罗、忠清二道危在旦夕。七月十五日,日军九鬼嘉隆率领庞大的日本舰队,偷袭停泊在漆川岛(世济岛北端西)的朝鲜海军,朝鲜海军全军覆没,漆川岛、闲山岛等军港和要塞悉数被日军占领。明朝紧急调动军队开赴朝鲜,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总兵麻贵率1万7千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3千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3千人,屯兵全州;吴惟忠率4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制岛岭、秋风岭。“明朝援军的先头部队杨元、吴惟忠、陈愚忠军先后到达忠清、全罗道,杨元率军3000驻南原(属全罗道),陈愚忠率军2000驻全州(属全罗道),吴惟忠率军4000驻忠州(属忠清道)”(《明代倭寇史略》)。八月初,日军展开进攻,左路军连克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立即撤退,加藤清正的右路军拿下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汉城的屏障尽失,朝鲜局势危若累卵。九月六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七日,于稷山北与日本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赶到,黑田长政大败,退守稷山闭门不出。九月十六日朝鲜大将李舜臣率领朝鲜海军残余战船十二艘,在鸣梁附近与日海军舰队发生激战,击沉日军指挥舰及其他三十一只战船,击毙日军主将来岛通总。日军两路军全部南撤至沿海一带,小西行长退守顺天,加藤清正退往蔚山,黑田长政退往梁山,岛津义弘退守泅川,建筑营垒工事,待机反扑。十一月,明军分兵三路:左路由杨镐、李如梅率明军1万2千人,朝鲜军4千人;右路由麻贵、李芳春率明军1万1千人,朝鲜军3千人。左右路大军围攻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中路高策率明军1万1千人,一方面向南挺进,一方面采用打援战术,阻止小西行长部支援加藤清正。十二月二十三日,明、朝联军总攻开始,突袭蔚山城。城内日军大半被歼,逃回岛山,坚守待援。第二天联军开始围攻岛山外围,游击茅国器率领河南步兵,连破日军新筑的外围三寨。日军坚壁据守,不敢复出。时至中午,明军攻抵岛山寨下,裨将陈寅率领浙兵连破岛山寨二重栅门,将要攻击最后一重栅门时,明军主帅宋应昌下令停止攻击。随后,日军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岛津义弘率领援军五万陆续赶到,战场局势立刻发生重大转变,明军由攻势转为守势,统帅部决定撤军。蔚山战役中,明朝和朝鲜联军阵亡约2万人,日军约1万人的代价。

万历二十六年正月初二,聚集在西生浦的日军万余人前来增援,与城内日军遥相呼应。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朝鲜经略杨镐闻讯狼狈逃窜,日军夹击,明军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死伤不计其数。《明史·杨镐传》记载:“明年正月二日,行长救兵骤至。镐大惧,狼狈先奔,诸军继之。贼前袭击,死者无算。副将吴惟忠、游击茅国器断后,贼乃还,辎重多丧失。镐既奔,挈贵奔趋庆州,惧贼乘袭,尽撤兵还王京,与总督玠诡以捷闻。诸营上军籍,士卒死亡殆二万。”

《中外古今战端考》记载:“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冬十一月,倭遁去,官兵分道追击,败之,值日本丰臣秀吉死,倭俱而思归。倭渠帅清正,舟先发。总兵官麻贵遂入岛山西夷,都督陈□遣副将义乌倍磊陈蚕、季金等军至,倭无心战,官军烧其舟,贼大败,逸上岸者,尽为陆兵所歼,焚溺者万计。”

《明史·朝鲜列传》记载:“万历二十四年初以兵部尚书邢玠总督蓟、辽;改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经理朝鲜;佥都御史杨镐驻天津,申警备;杨汝南、丁应泰赞画军前。五月,玠至辽。麻贵望鸭绿江东发,所统兵仅万七千人,请济师。玠以朝鲜兵惟娴水战,乃疏请募兵川、浙,并调蓟、辽、宣、大、山、陕兵及福建、吴淞水师,刘綎督川、汉兵听剿。贵密报候宣、大兵至,乘倭未备。玠乃檄杨元屯南原,吴惟忠屯忠州。六月六月,倭数千艘泊釜山,戮朝鲜郡守安弘国,渐逼梁山、熊川。七月,倭夺梁山、三浪,遂入庆州,侵闲山。统制元均兵溃,遂失闲山。而我水兵三千甫抵旅顺,闲山破,经略檄守王京西之汉江、大同江,扼倭西下,兼防运道。八月八月,清正围南原,乘夜猝攻,守将杨元遁。时全州有陈愚衷,去南原仅百里,南原告急,愚衷不敢救,闻已破,弃城走。麻贵遣游击牛伯英赴援,与愚衷合兵,屯公州。倭遂犯全庆,逼王京。自二城失,东西皆倭,我兵单弱,因退守王京,依险汉江。麻贵发兵守稷山,朝鲜亦调都体察使李元翼由乌岭出忠清道遮贼锋。玠既身赴王京,人心始定。九月,倭至汉江,退屯井邑。十一月,玠征兵大集,大会诸将,分三协。镐同贵率左右协,自忠州、乌岭向东安,趋庆州,专攻清正。使李大谏通行长,约勿往援。复遣中协屯宜城,东援庆州,西扼全罗。以余兵会朝鲜合营,诈攻顺天等处,以牵制行长东援。十二月,会庆州。麻贵遣黄庆赐贿清正约和,而率大兵奄至其营。时倭屯蔚山,城依山险,中一江通釜寨,其陆路由彦阳通釜山。贵欲专攻蔚山,恐釜倭由彦阳来援,乃多张疑兵,又遣将遏其水路,遂进逼倭垒。游击摆寨以轻骑诱倭入伏,斩级四百余,获其勇将,乘胜拔两栅。倭焚死者无算,遂奔岛山,连筑三寨。翌日,游击茅国器统浙兵先登,连破之,斩获甚多,倭坚壁不出。岛山视蔚山高,石城坚甚,我师仰攻多损伤。镐分兵围十日夜,倭饥甚,伪约降缓攻。俄行长援兵大至,将绕出军后。镐不及下令,策马西奔,诸军皆溃。遂撤兵还王京,士卒物故者二万。上闻之,震怒。乃罢镐听勘。二十六年正月,邢玠以前役乏水兵无功,乃益募江南水兵,议海运,为持久计。二月,都督陈璘以广兵,刘綎以川兵,邓子龙以浙、直兵先后至。玠分兵三协,为水陆四路,路置大将。中路如梅,东路贵,西路綎,水路璘,各守汛地,相机行剿。时倭亦分三窟。东路则清正,据蔚山。西路则行长,据粟林、曳桥,建砦数重。中路则石曼子,据泗州。而行长水师番休济饷,往来如驶。九月九月,将士分道进兵,刘綎进逼行长营。翌日,攻城,斩首九十二。陈璘舟师协堵击,毁倭船百余。行长潜出千余骑扼之,綎不利,退,璘亦弃舟走。麻贵至蔚山,颇有斩获,倭伪退诱之。贵入空垒,伏兵起,遂败。董一元进取晋州,乘胜渡江,连毁二寨。倭退保泗州老营,鏖战下之,前逼新寨。寨三面临江,一面通陆,引海为濠,海艘泊寨下千计,筑金海、固城为左右翼。十月,董一元遣将四面攻城,用火器击碎寨门,兵竞前拔栅。忽营中火药崩,烟焰涨天。倭乘势冲击,固城倭亦至,兵遂大溃,奔还晋州。帝闻,命斩二游击以徇,一元等各戴罪立功。是月,福建都御史金学曾报七月九日平秀吉死,各倭俱有归志。十一月,清正发舟先走,麻贵遂入岛山、酉浦,刘綎攻夺曳桥。石曼子引舟师救行长,陈璘邀击败之。诸倭扬帆尽归。二十七年十月,请留水兵八千,以资戍守。其撤回官兵,驻札辽阳备警。二十八年四月请将义州等仓遗下米豆运回辽阳。”

《明史纪事本末·援朝鲜》记载:“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再议东征。以兵部尚书邢玠总督蓟辽。改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经理朝鲜。佥都御史杨镐驻天津,申警备。杨汝南、丁应泰赞画军前。五月,邢玠至辽,遂决意用兵。麻贵望鸭绿东发,所统兵仅万七千人,请济师。玠以朝鲜兵惟闲水战,乃疏请募兵川、浙,并调蓟、辽、宣、大、山,陕兵及福建、吴淞水兵,刘綎督川、汉兵六千七百听剿。贵密报候宣、大兵到,乘倭未备,竟掩釜山,则行长擒,清正走。玠以为奇计,乃檄杨元屯南原,吴惟忠屯忠州。六月,倭数千艘先后渡海,分泊釜山、加德、安骨、安窟,放丸如雨,歼朝鲜郡守安弘国。已复往来竹岛,渐逼梁山、熊川。七月,倭夺梁山、三浪,遂入庆州,侵闲山。夜袭恭山岛,遂失闲山要害。而我水兵三千,甫抵旅顺。闲山破,经略檄守王京西之汉江、大同江,扼倭西下,兼防运道。八月,清正围南原,乘夜猝攻。守将杨元闻倭至,惊起帐中,乘城跣足而遁。辽人卫杨元西奔,时全州有陈愚衷,忠州有吴惟忠各扼要。而全州去南原仅百里,相犄角。南原告急,愚衷懦不发兵。闻已破,州民争弃城走。麻贵急遣游击牛伯英赴援,与愚衷合兵屯公州。倭遂犯全罗,逼王京。王京为朝鲜八道之中,东隘为鸟岭、忠州,西隘为南原、全州,道相通。自二城失,东西皆倭,我兵单弱,因退守王京,依险汉江。麻贵发兵守稷山,朝鲜亦调都体察使李元翼由鸟岭出忠清道,遮贼锋。玠既身赴王京,人心始定。九月,倭至汉江。十一月,总督邢玠征兵大集。上发帑金犒军,并赐玠尚方剑。玠大会诸将,分三协,左李如梅,右李芳春,中高策,并以副总兵分将。经理杨镐同麻贵率左右协,自忠州鸟岭向东安趋庆州,专攻清正。使李大谏通行长,约勿往援。复遣中协屯宜城,东援庆州,西扼全罗。以余兵会朝鲜,合营由天安、全州、南原而下,大张旗帜,诈攻顺天等处,以牵制行长东援。十二月,会庆州。麻贵遣黄应旸贿清正约和,而率大兵奄至其营。时倭屯尉山,尉山之南岛山俱不甚高,而城皆依山险,中一江通釜寨,其陆路由彦阳通釜山。贵欲专攻尉山,恐釜倭由彦阳来援,令中协高重、吴惟忠等扼梁山,左协董正谊等赴南原,张疑兵,又遣右协卢继忠兵二千,屯西江口防水路援。二十三日,乃进攻尉山,游击摆寨以轻骑诱倭入伏,获级四百余。倭尽奔岛山,于前连筑三寨。翼日,游击茅国器统浙兵先登,连破之,获级六百六十一。倭坚壁不出。然倭亦饥甚,瞰我师稍怠,伪约降缓攻,而冀行长来援。二十六年春正月,总督邢玠以前役乏水兵无功,乃益募江南水兵,精讲海运,为持久计。二月,都督陈璘以广兵,刘綎以川兵,邓子龙以浙、直兵先后至。邢玠分兵三协为水陆四路,路置大将。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各守信地,相机行剿。九月,东征将士分道进兵。十月,董一元遣步兵游击茅国器、彭信古、叶邦荣前攻城,骑兵游击郝三聘、马呈文、师道立、柴登科继之。游击蓝方威攻其东北水门,自辰至未,彭信古用火横击寨门,碎城垛数处,步兵竞前拔栅。忽营中横破,火药发,烟涨天。倭乘势冲杀,固城援倭亦至,郝三聘,马呈文率骑兵先走,遂大溃,奔还晋州。勘科徐观澜奏四路丧败,旨下部,斩马呈文、郝三聘以徇,一元等各戴罪立功。十一月十七夜,清正发舟先走,麻贵遂入岛山、酉浦,刘綎攻夺曳桥,获级百六十。石曼子引舟师救行长,陈璘统苍唬船邀击之,得级二百二十四。副将邓子龙、朝鲜统制使李舜臣冲锋,没于阵。二十七年四月,征倭告捷。”

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吴惟忠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次年因年老病残辞职,竟被免职回家。后蒙应天府巡抚辩护,才改任应天军门标将。坚持不受,遂隐居夏演裹金岩谷间。卒年不详。

卖命都敢欠的王朝焉然不灭

        吴思先生在其《血酬定律》的书中有一篇《命价考略》的文章,里面对于人命有这样一段记述: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旧历九月十八日上午,皇帝在北京玉泉山清音斋召见福建布政使张集馨,问起了福建械斗的情景。摘抄对话记录如下:

皇上问:“械斗是何情形?”

张答:“……大姓欺凌小姓,而小姓不甘被欺,纠数十庄小姓而与大族相斗。”

皇上问:“地方官不往弹压么?”

张答:“臣前过惠安时,见械斗方起,部伍亦甚整齐。大姓红旗,小姓白旗,枪炮刀矛,器械具备。闻金而进,见火而退。当其斗酣时,官即禁谕,概不遵依。……”

皇上问:“杀伤后便如何完结?”

张答:“大姓如击毙小姓二十命,小姓仅击毙大姓十命,除相抵外,照数需索命价,互讼到官……”

皇上问:“命价每名若干?”

张答:“闻雇主给尸亲三十洋元,于祠堂公所供一忠勇公牌位。”

吴思先生经过计算,这三十洋元相当于2000年的人民币2000元。如果放到现在,加上通涨因素估计相当于5000元左右。吴思先生给了这样一个批语:皇上的问题打破了一个美好的神话。所谓生命无价,儒家宣称的人命关天,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人命是有行情的,天子还打听行情呢。

现在说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人命不值钱,武将的命更不值钱。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胡惟庸案”,朱元璋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也不少,一万五千人。胡蓝二案一出,整个开国元勋体系,竟然十去其九。人家为你朱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随便找个罪名,说杀就杀,命如草芥。朱太祖开了一个坏头,他的子孙也就有过而无不及。百姓是奴隶,军人被视为囚徒,国家就像一座大监狱。那时的命价远没有咸丰年间的高,帮朱明皇帝卖命打“白条”赖账是小事,还可能为了赖账杀人灭口。朱明王朝恶行召召,我在这里就试举几例:

公元1565年,闽广海寇首领吴平的大败,困扰着大明王朝东南沿海二十三年的海寇之乱终于得到平息。两年之后,戚继光受朝廷之命前往明朝北疆的九边军事重镇蓟镇。隆庆元年,戚继光带着一些原戚家军老将和先头部队共三千余人赶往蓟镇,余下的戚家军则在扩招中又收进了一些义乌周边的处州(今丽水)兵,之后也赶赴北方征战,前后共两万余人。由于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北方征战中他们又被称为“浙兵”或“南兵”。

时间到1592年,这支部队参加了明朝名将李如松指挥的平壤战役,并在这次战役中功勋卓著。平壤之役时,辽东总兵李如松许下诺言,此役首功(率先登上城墙)者赏银300两。朝鲜人李时发的《碧梧先生遗稿》有“吴副总惟忠,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也。癸巳之役攻平壤,先登功最。”吴惟忠喜滋滋地准备等着领这头功赏钱。

时间到了1593年,平壤战役告一段落,明军要处理内部问题。据《经略复国要编》所载,当初兵部侍郎、蓟辽经略宋应昌定下的南兵东征军饷普通士兵达年薪43两余,而大明通行的募兵年薪仅为18两。而随着宋应昌援朝结束被撤回京,接着便解职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之后,所欠下的一部分军饷自然便无法兑现。再加上南兵主将吴惟忠的首功赏银同样也未能兑现,他最后只拿到20两了事。历史没有记载明政府欠南兵们多少钱,估计也就几十万两,为了“赖账”,北兵们发动了一次兵变。

万历二十三年的十月二十日,对于蓟镇三协南兵营所有因为东征朝鲜结束而提前撤回来预防倭寇的3300多名南兵来说,注定是一场做梦都没有预料到的悲剧。当蓟镇总兵官王保把他们召集到演武场后,等待而来的不是关于为何“长久拖欠南兵军饷”的说法,而是无数自己人(北兵)的屠刀。史称“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那位立下头功的吴惟忠也在要被杀掉的3300人之中,历史没有记载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这件在历史上扑朔迷离的事件,对于原因有N种说法。但笔者经过考证,支持明政府因为钱而杀毛文龙的说法。证据是斩毛帅所谓十二大罪里最重要的两条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议和”,而是“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尔奏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语,大逆不道,三当斩。”放在第一条的“大罪”是毛文龙在皮岛“捞钱”,还虚报军马,骗取朝廷的军饷。最大的问题是朝廷还欠毛文龙一大笔钱,而这笔钱显然朝廷没有,袁崇焕更没有。既然没钱可给,要么不“赖账”,要“赖账”就把事情做绝,灭了毛文龙。其实不用分析得那么复杂,事情真相就这么简单。

时间到了1644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出发向北京进军。此时的明朝,无论将军将领还是百姓,都已无心恋战,纷纷投降李自成。大明王朝的寿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崇祯皇帝不想坐以待毙,决定不顾一切调兵勤王。于是三月初,崇祯皇帝下令命吴三桂放弃关外领土,率兵入京,与此同时,还命令宣化的唐通勤王。除了这两人,还下令让山东总兵刘泽清勤王,但刘泽清不但没有赶紧进京,反倒是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向南方逃跑,一路上还烧杀抢掠,让老百姓闻风丧胆。同时接到命令的吴三桂,虽然已经带着军队和关外自愿迁移的居民,缓慢地向京城进发,但李自成军队的进军速度远远超过吴三桂的军队。最终,在李自成抵达北京城下时,只有唐通一人带着8082人的军队前往勤王。得知唐通部队到达京城的消息,守着府库7000万两白银的崇祯很高兴,下令赏赐唐通,不过只有4500两银子,平均每名士兵分到不足5钱银子,这不就是典型的视人命如草芥吗?于是唐通转身投降了李自成。

朱明王朝从开国起就轻视人命,朱元璋的子孙们连“卖命钱”都赖账,最终无人为它“卖命”而灭亡。(文/史泰虎虎)

参考文献:

 《明史》张廷玉

《朝鲜宣祖实录》

《明熹宗录》

《三朝辽事录》

《辽广实录》

《满文老档》

《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管窥》杨海英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血酬定律》吴思

戚家军主要成员来自哪里 戚家军最后下场如何

戚家军是由戚继光亲自打造的一支军队,也是整个明朝名气最大的军队之一。有人将戚家军称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部队,因为戚家军不光保持全胜战绩,还有超高的斩首记录。戚家军能有如此战斗力,除了戚继光出色的军事思想以外,好的装备部署也是必不可少的。戚家军当时配备了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等最先进的装备,这对于军队的战力有着极大的提升。那戚家军主要成员都是来自哪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这支部队最终归宿如何,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这句读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出自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之笔。意思是说,就算一个小镇只有10户人家,也一定有忠诚守信的人,难道偌大的浙江地区,就没有勇武之人!

戚继光决心募兵

戚继光说这句话的时间是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四年前,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他,被总督胡宗宪保举,调任倭寇最严重的浙江,出任参将一职。

到任之后,戚继光指挥浙江的卫所军队,在岑港和台州与倭寇激战,虽然最后成功击退倭寇,但戚继光发现,这些士兵临阵不听号令,毫无章法,遇到倭寇往往未战先怯,战斗发生之后,面对凶残的倭寇,甚至很多士兵丢下兵器临阵脱逃。

所以在1559年,戚继光给总督胡宗宪写信,表示要亲自招募士兵,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敢打敢拼的铁血军队。最初,胡宗宪拒绝了戚继光募兵的想法,因为明朝立国之初,太祖皇帝根据唐朝的府兵制,设立了卫所制度,不允许武将私自募兵。

而且胡宗宪还嘲笑道:“整个浙江都被倭寇打怕了,要是招募新兵就能打胜仗,之前的将领也早就这么干了,也不会让倭寇如此猖獗。”胡宗宪的话,点燃了戚继光心中的斗志,更加坚定了他在浙江招募新兵的决心,所以才会说出了开篇的那句话。

在戚继光的一再坚持下,胡宗宪最终同意他招募新兵。经过考察,戚继光发现浙江义乌地区民风彪悍,百姓为争夺矿场经常发生大规模械斗,人人好勇斗狠,于是他在此地募集新兵3000多人,组建成了后来名震天下的“戚家军”。

戚家军最后去哪了

为了对付倭寇,戚继光设计了著名的“鸳鸯阵”,以小组为单位,抗击单兵素质高的倭寇,从那以后,戚家军简直成了倭寇的克星,短短几年时间里,横扫东南各省的倭寇。南方平定之后,戚继光又被调任蓟州,抵御北方蒙古鞑靼部落,16年时间里,蒙古部落不敢越长城一步。

戚继光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之外,还依赖于上级的鼎力支持,比如嘉靖年间的胡宗宪,和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都是戚继光能够长期执掌兵权的靠山。不过这种情况在万历十年,即1582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年首辅张居正病逝,戚继光在朝廷失去了靠山,立刻就遭到了言官的弹劾,最后被调往广东担任总兵,三年之后,他再次被弹劾罢官,最后回乡抑郁而终。

戚继光死后,戚家军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根据史料记载,戚继光一共有5个儿子,除了早夭的次子,其他4子都没有继承父亲优秀的指挥才能,一生碌碌无为。长子戚祚国,世袭了祖上的职位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子戚昌国,父荫锦衣卫指挥、都督府都督同知;四子戚报国,父荫锦衣卫百户,赠骠骑将军;五子戚兴国,父荫锦衣卫指挥佥事,赠昭勇将军。

相比5个不成器的儿子,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却成长为一代名将。《明史》记载,戚金是戚继光二弟戚继明的儿子,常年跟随戚继光征战四方。戚继光死后,戚家军一部就由他领导。在天启元年的浑河之战中,戚金带领的3000戚家军和秦良玉带领的4000四川白杆兵,与努尔哈赤带领的数万八旗军血战数日,虽然全军覆没,但重创了八旗军,被清朝史学家评价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戚金也在战斗中力战而死,被朝廷追封为都督同知,谥‘武烈’,可谓名留青史。

除了戚金带领一部外,戚家军在其他将领的带领下,还参加了万历年间的多场大战,例如抗倭援朝,以戚家军为班底的浙兵就是主力,在攻克平壤的战斗中,戚家军老将吴惟忠率军首克牡丹峰,立下头等大功。

1567年,戚继光调任蓟州之时,并没有带当年的3000义乌兵,而是重新从浙江招募的新兵,所以从那时开始,戚家军就开始泛指浙兵,在后来的援朝抗倭和抗击后金的战争中,戚金和吴惟忠率领的就是浙兵,而非嫡系戚家军,因为真正的戚家军,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吴惟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吴惟忠做了哪些成为了英雄、吴惟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最新文章